这几类水处理药剂效果的影响因素你了解吗?
絮凝剂
絮凝剂的作用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主要有絮凝剂的性质、絮凝剂的组成和构成、絮凝剂的剂量、水体温度及pH以及絮凝剂的应用条件等。为了简化影响因素,有人将絮凝体视为均匀的球体,但实际上絮凝体的大小、形状、结构等因素较大的影响着絮凝体在流体中的运输和去除。
对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而言、聚合度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絮凝效果越好;对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而言,除了聚合度的影响外,还与絮凝剂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如线性结构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要比环状或支链结构的絮凝剂作用效果好,且絮凝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吸附位点多、携带的电荷量就多,其电中和能力就强,架桥能力和网捕作用也就越强。
在不同的作用环境下,每一种絮凝剂都有一个最佳投加量,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最佳投加量都会使絮凝作用效果变差。絮凝剂投加量少时,絮凝作用不够完全,而投加量过多时,则会导致胶体的再稳定现象,絮凝效果同样不好。
有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最佳投加剂量大约为水体中固体粒子表面吸附大分子物质达到饱和时的一半的量,因为此时大分子物质在固体颗粒上的架桥概率最大。pH会影响絮凝剂的性质和胶粒表面的电荷情况,因此会影响絮凝剂和胶粒之间的吸附、电中和、氢键等作用。
消毒剂
以ClO2为例,影响消毒剂的主要因素有消毒剂投加量、接触时间以及使用消毒剂的温度等。
>>>消毒剂的投加量
由于ClO2只是有选择的与某些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并将其降解为含氧基团为主的产物,不产生氰化有机物。因此,ClO2的加入剂量越大,其杀菌效果越高。但随着ClO2加入剂量的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趋于饱和,过多的增加ClO2剂量不但使一部分ClO2气体不溶于水而逸出,增加设备和原料的不必要损耗,同时也会导致产生难闻的气味。因此,在消毒时需要通过试验确定合适剂量。
>>>消毒剂的接触时间
接触时间越长,ClO2杀灭病原体的效果越好,但接触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不但会增加装置负荷和原料损耗,而且在水中可能会产生亚氯酸盐(ClO2-)和低浓度的氯酸盐(ClO3-)等副产物,降低ClO2的消毒能力。因此选择消毒时间应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
>>>消毒剂的使用温度
ClO2对细菌的灭活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高,灭菌时间相对缩减,但clo2在水中的溶解度将会下降。温度太高,其水中的含量就会变少,其有效浓度可能达不到将污水中的细菌全部杀灭的要求。因此,在对医院污水消毒时,温度也是应该考虑的。
缓蚀剂
影响缓蚀剂缓蚀作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如下。
>>>金属材料的性质及表面状态
多数缓蚀剂对金属的缓蚀作用具有针对性。在同一腐蚀介质中,添加同一种缓蚀剂对不同的金属材料有着不同的缓蚀效果。金属表面是否存在油污和腐蚀产物,表面粗糙程度等都会影响缓蚀效果。
>>>环境介质
1.介质的组成。介质的组成是影响缓蚀作用的重要因素,一般缓蚀剂都具有较强的环境针对性,缓蚀剂的结构及其性质必须要适应环境,能够分散于介质中,不应于介质发生氧化还原、中和等化学反应,即其结构不会在介质环境中遭到破坏,性质不会发生改变,以免造成缓蚀剂失败。
2.环境的pH。大多数缓蚀剂作用都有一个合适有效的pH值范围。
3.流动速度。当缓蚀剂扩散不良而影响保护效果时,增加媒介流速可使缓蚀剂能够平均地扩散至金属表面,有助于缓蚀剂的增长。当流速加快时,缓蚀率可能会降低,因为流速增大,此时缓蚀剂财务腐蚀的激发剂,腐蚀也加快。媒介流速对缓蚀率的影响,在不一样的使用浓度时还会出现相反的变速。
4.微生物。微生物种类繁多,无处不在,腐蚀介质中存在各种大量微生物,会影响腐蚀和缓蚀作用。
5.温度。温度对缓蚀剂缓蚀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在较低温度范围内,缓蚀效果很好,随着温度的升高,缓蚀效果下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对缓蚀效果影响不大,超出某一温度,缓蚀效果明显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缓蚀效率也提高。
>>>缓蚀剂的浓度
从实际使用中,从节约原则来说,应以保障效果及减少缓蚀剂耗费量来全面考虑确认缓蚀剂用量。缓蚀剂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存在极限,即在某一浓度时缓蚀效果最好,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缓蚀率降低。
文章来源:清啦环保圈